太子灵踪塔座落在汶上县城西北隅宝相寺内,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(公元1112年),八角十三层楼阁式建筑,塔高45.5米,为砖彻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建筑。
塔顶呈葫芦莲花形,底层东、西、南三面各彻有佛龛,外檐每面有四罗斗拱,上刻簿片方升,四层塔檐八面雕莲花座;塔刹由黄色琉璃烧制而成,金光耀灼,在当地有“黄金塔”之美称。
汶上历史悠久,古称中都邑,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细石文化、北辛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、岳石文化遗址在境内均有分布,形成了黄河流域完整的史前文化序列。据史料记载,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曾在此任中都宰。唐宋时期,汶上即为佛教圣地。
太子灵踪塔原称宝相寺塔,因宝相寺而得名。宝相寺始建于唐代,原名昭寺,占地25亩,北宋咸平五年重建,易名为宝相寺,因年久失修,毁于1946年。1993年汶上县葺修该塔时,在塔的地宫内发现佛“舍利”、捧真身菩萨、银菩萨等141件稀世文物,始知此塔名为“太子灵踪塔”。之后,汶上县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宝相寺,供奉佛圣物。经过两年的施工,寺院也已建成,包括经修复的太子灵踪塔、供奉殿、塔宫、回廊、地下通道、园林等。寺内由美国李玉梅女士功德支款重塑的十八罗汉,皆为大青石独立雕刻而成,每块约重3000千克至4000千克,造型独特,气宇轩昂。